张峻明【“鱼”系列水彩作品】
“水”与“色”的惊艳
张峻明的水彩作品包含丰富画题,涉猎广泛,皆为工作之余,闲暇所创小品画作,别有一番风味。
水彩小品 1
他的这组艺术作品,以“水”为脉,以“色”为体,依于境而固于神,气韵于一体,着重表现了“水”与“色彩”的协调与配合,对水彩画的水色视觉表现技法上,有着大胆的创新和探索。
水彩小品 2
水彩画独特的魅力在于水与彩交融所产生的那种难以名状、自然天成、亦幻亦真、神奇美妙的艺术效果,它兼容中西绘画之长,含纳具象抽象之美,在当今绘画艺术中愈显其勃勃生机。
水彩小品 3
吴冠中曾说过:“水彩、水、彩,其特点就在‘水’与‘彩’。不发挥水的长处,它就比不上油画、粉画的表现力度,不发挥彩的特点,比之水墨画的神韵又显逊色,但它妙在水与彩的结合。彩墨虽也敷色,但以墨分五彩的墨来造型,水彩则主要以彩来造型。水彩画应发挥自己的特点。”
水彩小品 4
在张峻明的画作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既重视生活,贴近并还原生活本真,更讲究理念和心境,追求艺术上理想美的境界。
水彩小品 5
要创作一幅比较完美的水彩画,除具有娴熟的技法、技巧之外,画家自身的修养趣味、艺术追求、主观意识等,均是决定作品内涵和品位高低的重要因素。
水彩小品 6
水的灵性、品格为水彩画带来了俏丽明快、清新怡人的诗情画意。善用水者,水随人意,在特定的创意精神的驱动下,感情借助水的流淌、扩散、聚集和分解而挥洒。
水彩小品 7
其色或浓或淡,其形或隐或现,虚虚实实,朦朦胧胧。水彩画的水赋予色彩以生命,使颜色透明、富有流动性。
水彩小品 8
这种流动性隐含着作者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尺度,所以水是水彩画的灵魂。
水彩小品 9
水彩画的用水之道并不只在于经常所说的“水色淋漓”,而在于适当、巧妙,在于有机地表现出画家的感受和艺术个性。
水彩小品 10
在张峻明的笔下,水彩画以色和水互为交融,完成画面。将传统与创新完美融合,形成非常具有意境美感的水彩画,他并没有精细的表现鱼鳍、鱼鳞等,而是以色彩基调为铺垫,形成一定的色彩冲击画面,意境美感油然而生。它是感性和理性的较量,又是自然和艺术的体现。
水彩小品 11
水彩画是以色彩作为状物造型、抒发情感的基本手段,色彩美有着神奇和超乎自然的趣味。色彩往往是打动人的第一要素。艺术表现的魅力正是于小见大,窥一斑而见全貌。
水彩小品 12
只要画家的构思、心境能映射万象,那么就可以在一山一石、一花一草中发现无限,可见水彩画有其独道之处,发挥自身的语言,只有不断在内涵上丰富和外延,更能体现自身独特风貌。
水彩小品 13
在张峻明的这组水彩系列作品中,借写实来刻画鱼身,将意境美感引导到作品当中,有特点地表现了画家想要表达的具体内容。
水彩小品 14
在张峻明的作品中,写实象征的表达融会贯通,同时强调了中国的美学思想朦胧为主的情调内容,借鉴了许多东西方的文化艺术缩影,在作品中突出了自身的创作风格与风采。
水彩小品 15
欣赏他的作品,无疑是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
水彩小品 16
当代水彩画艺术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新的文化语境赋予我们自由选择与创造的权利,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也为水彩艺术创作提供了自身发展的广阔空间。
水彩小品 17
寻找到中西绘画在技术、审美、艺术观念方面的结合点,才能寻求到切合自己的融贯中西的新的造型风格、模式和绘画语言。只有这样,中国水彩画才能象一朵绽放的紫荆花,散发着迷人的芳香、展现着诱人的色彩,屹立在世界的艺术之林。
水彩小品 18
作者
张峻明,1966年生于山西省寿阳县,曾先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班和中央美术学院第二届油画高研班,师从油画大家靳尚谊、詹建俊、全山石、钟涵先生。现任职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教授、教育推广与合作中心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江苏省书画院特聘画家,山西省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安顺学院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兼职教授,长春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教育智库网特聘专家。
作品曾在俄罗斯联邦卫国战争纪念馆,参加“让历史照亮未来——纪念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获优秀奖。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奖创作奖、优秀作品奖。曾入选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和国家主题性创作“伟大历程 壮丽画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等多个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代表作品有《岁月留声》《石窟艺术》《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航空报国英雄——罗阳》《老英雄孟泰》等。
作品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浙江宁波美术馆、义乌博物馆、山东美术馆、中央美院美术馆等多个重要场馆和私人美术馆、私人收藏家,出版多部个人专著。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